参考消息网7月21日报道香港亚洲时报网站7月19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美国指望廉价导弹来缩小与中国的战争差距》,作者是加布里埃尔·洪拉达,编译如下:
美国正在押注新一轮的廉价巡航导弹。据路透社报道,本月,美国国防承包商L3哈里斯科技公司发布了“红狼”和“绿狼”导弹。在太平洋地区紧张局势加剧的背景下,这些导弹旨在为美军提供价格实惠的远程打击能力。
该系统支持美国国防部的“可负担大规模”战略,该战略受到了近期乌克兰和以色列冲突的影响,这些冲突凸显了大规模可部署弹药储备的必要性。这两种多用途导弹的射程均超过200海里(约合370公里),可打击移动的海上目标。
“红狼”导弹擅长精确打击,而“绿狼”导弹则用于电子战和情报收集。这些导弹正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阿什本进行生产,初期的小批量生产正在逐步转向全面量产。
L3哈里斯科技公司预计每套导弹的售价约为30万美元,目标是年产约1000套。这些导弹已完成40多次成功试飞,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雷神技术公司目前在远程导弹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背景下,这些导弹标志着一种战略转型。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像“红狼”和“绿狼”系统这样以“经济实惠大规模”概念进行营销的武器,这其中包括安杜里尔公司的“梭鱼”无人机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通用多用途卡车(CMMT)。这些武器体现了旨在对实力相当的对手进行饱和攻击的低成本、可量产巡航导弹的愿景。
展开剩余53%随着美军转向“梭鱼”、CMMT、“红狼”和“绿狼”等低成本武器以实现可负担的大规模部署,一个关键问题迫在眉睫:这些廉价武器能否具有足够的火力、规模和生存能力,以弥补工业不足,并在高强度战争中支持持续作战?
防务专家塞思·琼斯在2023年1月为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撰写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国国防工业基础仍只适应于和平时期,缺乏具有韧性的供应链。琼斯警告说,这种情况使美国无法应对旷日持久的冲突,在那种情况下,高端弹药早早耗尽可能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虽然提高低端精确制导弹药的产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短缺问题,但埃文·蒙哥马利等人2024年6月发表在“战争困境”网站的一篇文章指出,廉价的、量产的精确制导弹药通常缺乏产生持久战略效果所需的性能——隐身性、速度、射程和穿透力。
他们基于近期案例研究指出,伊朗2024年4月用价值2万至5万美元的“目击者”巡飞弹组成的无人机群被以色列成功拦截,这与乌克兰选择性使用“风暴之影”巡航导弹和美国陆军战术导弹系统等价值不菲的先进弹药形成了鲜明对比。
蒙哥马利等人得出结论认为,低成本的无人机集群可能难以造成有意义的消耗,尤其是在自主性和集群技术仍然不成熟或经济上无法扩展的情况下。
斯泰西·佩蒂约翰等人在2025年1月为新美国安全中心撰写的一篇文章指出,鉴于高端精确制导弹药与“红狼”等价格更实惠的精确制导弹药系统之间的能力差距,美国必须尽快部署高-低精确制导弹药组合。
不过,佩蒂约翰等人警告说,美国国防部规避风险的采购文化以及缺乏整合两个层级的明确作战概念加剧了这些挑战。(编译/王笛青)
发布于:北京市汇牛资本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